雷州窯展廳里的鮮美湛江國際體驗官興致勃勃。
近日,“外眼看湛江”主題系列活動之“鮮美湛江國際體驗官”活動舉辦,來自加拿大、意大利、埃及、日本等外國友人走進雷州,“零距離”感受湛江城市魅力,體驗民俗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寶藏之旅。
原來蒲草可以變手袋。
“第一步,取泥;第二步,開口,闊底;第三步,提泥;第四步,修整器型;第五步,上釉;第六步,裝窯,燒制……”在雷州窯非遺傳承基地中,雷州窯陶瓷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小明為外國友人介紹,雷州窯陶瓷自漢代興起,盛行于唐、宋、元時期,至今擁有2000多年歷史,與廣州西村窯系、潮州窯系、石灣窯系并稱為廣東四大窯系,系廣東著名窯場之一,雷州窯所產(chǎn)窯器曾在唐宋元時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對外出口貿(mào)易,盛極一時。
民間藝人現(xiàn)場表演雷州蒲織。
廣東海洋大學意大利籍教師達里奧在李小明的指導下,動手制作了一個陶罐,“一團泥土經(jīng)過加工之后能成為一件藝術品,這讓我覺得很神奇。我非常期待燒制出來后的成品?!?/p>
醬油是這樣曬成的。
外國友人們還來到足榮村手作博物館參觀。博物館以靜態(tài)與活態(tài)相結(jié)合進行展示,一層是以雷州半島手作為主的靜態(tài)展覽,分別呈現(xiàn)雷州木雕、雷州石狗、雷州儺舞面具、南派醒獅、雷州風箏等主題內(nèi)容;二層是規(guī)模龐大、種類齊全的手作體驗坊,有蠟染、織布、蒲編、陶藝彩繪等手工體驗,還邀請各項技藝的手藝人進駐,現(xiàn)場為各方游客示范講解制作過程。
雷州窯展廳人頭攢動。
嶺南師范學院加拿大籍教師約瑟夫忍不住拿出手機與各種展品合影。他表示,雷州當?shù)匚幕钊梭@艷,這是他第一次切身感受當?shù)匚幕?,在這里可以感受到過往的文化積淀。博物館內(nèi)陳設的佛像讓他感嘆雷州佛雕工藝的精湛。
記錄神奇的雷州文化。
靜謐的老屋,青翠的綠植,從天井傾斜而下的日光……來到雷州參觀旅游,昌公書局是游客必不可少的打卡的文化景點。“這間屋子有多久歷史了?”“普通游客能進來嗎?”“為什么墻上掛著這么多小朋友的合照?”嶺南師范學院埃及籍教師阿邁德是個“中國迷”,好奇地用中文向工作人員提問。
原來,昌公書局是足榮村最老的建筑,解放前是誦讀先賢詩文的私塾,解放后辦過初中、小學。然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,這里卻淪為村里的牛圈。一位名叫陳英昌的村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他攢下兒女給的生活費對其進行了修繕,建成一座鄉(xiāng)村圖書館。
雷州蒲織手法特寫。
阿邁德聽完工作人員的介紹后表示,他喜歡聽中國故事,很感謝這次體驗活動,讓他對湛江、對中國有了更深的了解,有機會也會邀請朋友們到中國旅行。
文化是旅游之魂。外國友人們花了一天時間探尋了雷州旅游的文化寶藏,收獲滿滿。
如今,不僅僅是雷州,湛江的各縣(市、區(qū))正在通過發(fā)掘文化內(nèi)涵,走產(chǎn)業(yè)化、品牌化發(fā)展的路子,把更多文化內(nèi)容、文化符號注入景區(qū)景點。有想法、有創(chuàng)意的人們開始向這里匯聚,周圍城市非遺傳承的手藝人也開始向這里聚集。湛江正在講好湛江故事的同時,面向全國叫響“鮮美湛江”文旅品牌。
未經(jīng)授權不得轉(zhuǎn)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