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船或筏子擺渡的地方,謂之渡口。
九洲江流域,沿線有不少渡口,僅下游江口前沿的安鋪河段,就有四個渡口,依次為龍橋渡口、久漁渡口、分溪渡口、安鋪渡口。這些渡口很早以前就存在了。小時候跟隨母親趕集或跑親戚,都曾途經這幾個渡口。孩提時代的我最巴望母親帶著趁墟或走親戚了,可以一路穿行九洲江畔,可以一覽圍田水鄉(xiāng)風光,留下了美美的童年記憶。
江口四個渡口連著江口三個墟鎮(zhèn):安鋪、營仔、界炮。九洲江口三角洲圍田上的村落,就靠江堤靠渡口聯(lián)通外界。江口上的三個墟鎮(zhèn)也是靠江堤和渡口作為紐帶,互通貿易,互相促進,共同興旺。為便于村民趕集和市場交易,三鎮(zhèn)的墟日也作了分工排期,約定成俗:界炮一四七,安鋪二五八,營仔三六九,平分秋色,除了逢十,日日是墟期。于是渡口人流總是絡繹不絕,擺渡者的營生也常年不衰。
九洲江畢竟不是大江大河,江面并非橫無際涯。在這條河上擺渡的,一般是中老年人,而且一般是單槍匹馬。渡口收費歷來比較低,早年指20世紀五六十年代,我記憶中每人過渡一次只象征性收2分錢,好像多年都沒見提過價。
江口一帶渡口的艄公普遍服務較好,他們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。他們堅守崗位,不管人多人少,不管刮風下雨,他們總是急人所急,有求必應,招手即來。因此人們對風雨擺渡人,都心存感激,深懷敬意。
龍橋河渡口擺渡人培德伯,他是個孤寡老人。渡船是他的家。他的渡口就在喇叭狀江口處,前面是北部灣。來往過渡人多,碰上漁汛,除了趁墟探親的,還有不少趕海的,因此渡口特別繁忙。尤其上潮,風急浪涌,駕舟橫渡須十分留神。潮平江滿,河面變闊,來回往返,非常消耗體力。然而他都習慣了。每談及這個老艄公,周圍村民都伸出大拇指,對他的擺渡歲月,風雨人生,夸贊不已。
我一位同學的母親也是擺渡的。在安鋪渡口擺渡幾十年,靠擺渡供他讀完大學。安鋪渡口離墟近,過渡來往的人特別多,也是個最繁忙的渡口。堅持風里來雨里去,每天擺渡不止,對一個老媽媽來說,不容易哦!老同學心疼自己的母親,曾經賦詩:“搖擺是最優(yōu)雅的姿勢”“槳聲是最優(yōu)美的旋律”……表達自己對擺渡人生的贊美和對母親的崇敬之情。
擺渡的確是辛苦的,尤其潮平江滿時,尤其狂風暴雨時。好在江口渡口的艄公,個個是駕馭好手,從未聽說出現(xiàn)過傾覆溺亡事故。
現(xiàn)在,渡口變遷了。因為有了橋梁,某些渡口自然消失了。橋梁漸漸取代了渡口,但仍然需要渡口??茨菢嬛诮系暮蚨赏ぃ謩e致,點綴岸邊成了小風景。但候渡的人畢竟比以前少了,渡口也出現(xiàn)冷清的時刻。“野渡無人舟自橫”,這句凄美的古詩有時會脫口而出。
我喜歡引申和聯(lián)想。
渡口是具有象征意義的。世間事物總是由一個階段或一種狀態(tài)逐漸發(fā)展變化而轉入另一個階段或另一種狀態(tài),于是便成了歷史。歷史就是在過渡中形成的。渡口成了窗口,成了歷史的窗口。這些窗口無時不在演繹著南來北往東奔西馳的故事,譜寫著生動的樂章。
此刻站立江口渡口,放眼兩岸,既有水的溫潤包容,又有田的質樸敦厚??梢苑棚w想象了:遼闊的祖國大地上,江河湖海,該有多少大大小小的渡口哦,它們和大大小小的橋梁一起,立體交叉,縱橫穿梭,構成一幅多么寫意而富有詩意的迷人遠方!
我尋味渡口。我還要講述一個我耿耿于懷的發(fā)生在渡口的故事。這是我在分溪渡口親歷的一幕“艷遇”:某個初冬的上午,對岸老同學約我趁營仔墟在彼岸等我。我在此岸候渡,突然在堤上走來一位女子,不知怎的,她說她認識我,并告知她和我妹妹都是公社文藝宣傳隊的。一下子拉近了距離。這時天突然下起毛毛細雨,她落落大方把雨傘移了過來,我不好意思。上了渡,她還為我付了過渡錢。這女孩包著頭巾,眼睛似會說話,樣子有點像新疆姑娘?;爻逃峙銮赏?,同樣下著毛毛細雨,她撐著傘把我送到我的村口,沒有說再見……
時過境遷,這個已經遠去的擦身而過的偶遇或可視為初戀的鏡頭,一直難以忘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