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時節(jié),兒子應(yīng)朋友之約去橙鄉(xiāng)新會,說是制作陳皮。他知道我喜歡旅游,便在假日開車送我和讀小學的孫女孫子一起去。這是我第二次去新會,上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,記憶中新會橙是名優(yōu)水果,味道鮮美,甜中帶酸。
我們的汽車沿著高速公路行駛,迎面而來是一片茫茫的深綠橙林。綠蔭里拳頭大小的橙黃的橙子在微風中若隱若露,嬌態(tài)誘人,似乎在歡迎客人;陣陣橙香,令人心曠神怡。
我們拿著膠盤、袋子、剪刀走進果園。樹干挺拔,果實披著陽光,一派豐收的景象。我們在摘果地點,選擇樹齡老、果大皮薄的橙樹摘果。我們把一個個橙紅、橙黃的果子裝進膠盤,倒進袋子。大家背著圓溜溜的橙子,興致勃勃走出果園,來到加工場。
加工場沒有牌子,我本以為這是橙子加工場,后來才知應(yīng)叫陳皮加工場。它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在這里果肉不被看好,看好的是果皮,用它來制作陳皮。場里幾位姑娘分坐在不同位置,都在操作按壓機制作陳皮。她們把橙子放在按壓機下面,用把手將機具的三把刀張開360度,只見她們用力一按,咔嚓一聲,果皮翻展開來,變成一朵漂亮的三瓣白色花瓣,而大圓的肉團則滾了下去。這過程就像魔術(shù)師在表演。這里的果肉地位比果皮差遠了。茵茵、揚揚和朋友的孩子小洲洲接過三位姑娘的把手,有板有樣“咔嚓”起來,場子里充滿了快樂的氣氛。
陳皮的“陳”是陳舊、時間久了的意思。陳皮的制作還要經(jīng)過一些工序。需要曬上三天,讓它變軟變薄變干,真正成為陳皮。半年后要曬一次,過半年還需再曬一次。陳皮保存得好會越收越陳,越陳越有味道。桔子皮也可以制作陳皮。
橙子好吃,生長在合適的土質(zhì)、陽光、雨露,這來源于大自然的饋贈;陳皮味道更濃郁,價值更高,有人說它比黃金還貴重。一方水土育一方風物,新會這地方因陳皮而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