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夢孩》是70后詩人鄭玉彬的第一本詩集,收入她120首詩作。這本詩集出版已有七年之久,根據(jù)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,女子的生命周期以七為一個階段,依次類推,逢七則變。《易經(jīng)》:“反復(fù)其道,七日來復(fù),天行也?!泵窟M入一個特定的七年,生命周期有所不同,“七”是變化的數(shù)字,是復(fù)生之?dāng)?shù)。鄭玉彬這七年來,在詩歌上的確是有有目共睹的,她在2023年出版了《蓮的方式》,這可視之為她對這本詩集的一個有力的補充,我們可以將這兩本詩集看成是她詩歌寫作的一個整體,恰好在七的周期里。
從《蓮的方式》再回到《夢孩》,鄭玉彬的詩歌依舊有著較高的辨識度,就《夢孩》而言,她將個人豐富的情感融于詩中,從中找到出口。她沒有一味沉溺在傷感的情緒當(dāng)中,盡管有不少篇幅有感傷情緒:“撕爛的日記本/翻飛,白蝶隨風(fēng)而逝/筆不再歌唱、哭泣/甚至不再呼吸”(《是時候了,返綠吧》)。在這些帶有一絲無奈的女性憂傷里,她以“一棵青柳”唱出生命的強音并從中獲得生命的蘇醒。從某種意義上,鄭玉彬的詩歌是從憂傷到走向情感自我凝合的過程。
鄭玉彬的詩歌有很強的感官體驗,這來源于她對人遭遇身體的某種痛苦或突然而來的快樂的內(nèi)在感受,從更深層次上,讓人不禁拷問生命的本體到底是什么?痛苦與快樂本是一個體性,是人對外物體驗由此產(chǎn)生感官上的受覺。在鄭玉彬的詩歌詞匯中,常出現(xiàn)兩種對立的形態(tài),彼此排斥而又互相依存,如烏云與太陽,冰與火共融,悲與喜同生,她能很好地審視事物的對立關(guān)系。她沒有先鋒詩人的飛揚個性,不是冒險主義者,沒有劍走偏鋒陷入其中一端。
實質(zhì)上,鄭玉彬是一個有夢想的詩人,她這個年齡尚算年輕,她對一切美好的事物仍有期待,于生活的裝扮,于自然的熱愛,于事業(yè)上的熱情,包括詩歌作為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這些都可歸結(jié)為她構(gòu)筑出理想生活的圖景。對時間的虛度未免會令她感到惶恐,鄭玉彬說,她是一個“既想沖出重圍又貪戀熱鬧的人?!边@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狀態(tài)。事物有其兩面性,是矛盾而又統(tǒng)一的整體,我們很難從個體中割裂出其中一面而獨立存在,也不可能只選擇其中好的一面而壓制不好的一面,其實,也沒有這樣的必要?!兜赖陆?jīng)》中有云: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”正是因為個體中矛盾的存在,從而使人趨于更加完善自我。譬如,痛苦能使人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會,使人能更好地洞悉事物的真相,接受現(xiàn)實的考驗,去“完成鳳凰涅槃”蛻變乃至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。由此可見,鄭玉彬的詩歌是對自我的不斷剖析,可以說這是一部描寫她個人心靈史的詩作,她藉以詩歌的形式去建立一個日臻完善的自己。
鄭玉彬的詩集有許多傳統(tǒng)的元素,如對故土的懷舊所呈現(xiàn)出的鄉(xiāng)愁意識,她也寫下不少游記篇章,輯錄了游走在北國和嶺南的行跡,對不同地域風(fēng)情的描寫側(cè)重角度不同,北方的意象離不開“雪”的皎潔,寫江南則離不開“雨”的抒情,體現(xiàn)出詩人向往自然的樸素情懷。這類題材的敘事大多具有簡潔、明朗的特點。她的游旅生活,較大地豐富了詩歌的寫作內(nèi)涵。關(guān)于詩與遠方,鄭玉彬是實踐的親歷者,這個不斷被人提及的話題,又何曾不是她夢想的一個部分呢?
這本詩集以夢為題,夢是一種潛意識的介體?,F(xiàn)實生活中出現(xiàn)“厄爾尼諾”的失衡狀態(tài),在其潛意識里,她有過逃離某種場景的臆想。生活在不變中常常充滿變數(shù),詩人用了七個“飛”字,為理想插上了豐滿的翅膀。
以《夢孩》為題名,詩集有幾個談到與孩子有關(guān)的地方,母性的偉大可見一斑。其一是在卷首語中講述一個故事,那個純真的孩童把鑰匙給了別人,自己卻囿于房間里無所適從,在困境中他出于本能醒悟過來,最后從母親的身上感受到了溫暖,詮釋出母親永遠是孩子的港灣。其二是源自“5.12汶川大地震”的周年祭,那場慘烈的悲劇,有多少失親孩兒呼喚著母親,詩中隱約可見悲憫情懷和來自母性的柔軟。其三,來自于她作為母親的責(zé)任與擔(dān)當(dāng),傾注更多的是傳統(tǒng)的母愛?!昂⒆樱愕男腋?,我奮斗的方向”(《孩子,你的幸福我的動力》)。其四,《重生為嬰》是寫詩人靜坐河邊,觀水感悟時間的流逝,放下那些世俗上的標(biāo)簽,在“圣誕的鐘聲中”即將敲響之時,完成了心靈的洗禮,詩人以此詩表達了返璞歸真,回歸到一個純真如初的本我。
老子說:“眾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臺。我獨泊兮其未兆,如嬰兒之未孩。”我們置身熙攘的人群中,從表面上看,人們都好像都很快樂,事實上,人表現(xiàn)出來的快樂皆為表象,我們看不到他們內(nèi)心的焦慮和不安。引述這段話,我冀望鄭玉彬能夠超越快樂與痛苦的二元對立,復(fù)歸于如嬰兒一般的純真狀態(tài),找到屬于自己內(nèi)在的寧靜。